新聞資訊
news
“汽車革命并不是在孤立進行,與其并行的是能源革命、信息革命、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。”8月22日,在廣州召開的“第三屆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(GIV2020)”上,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,電動汽車顛覆了燃油車,它將與綠色化、網聯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對接,從而造福社會,再次改變世界。
據陳清泰介紹,我國2010年在全球率先啟動了儲能電池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,隨后幾年的實踐和發展證明,儲能電池的電動汽車技術路線是可行的,并得到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政府和企業的認可。他表示,2016年,主要發達國家和國際標志性汽車公司紛紛向汽車的電動化轉型,一些國家宣布禁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,從此引發了汽車產業100多年來最為深刻的一場變革。
“今天,政府和企業所關注的電池、續航里程、充電樁等只是整個過程的序幕。”陳清泰強調,電動汽車的技術進步必須雙線作戰:一條戰線是電池、電機、電控和充電基礎設施;另一條戰線是網聯化、智能化,最終實現無人駕駛。
“電動化已取得階段性進展,接下來應該把網聯化、智能化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。”陳清泰表示,在未來,智能網聯的電動汽車是能源革命、信息革命、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引領性的核心產品,它有極強的能力廣泛吸納新能源信息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、大數據,以及新技術、新材料、電子電力、先進制造等方面的新發展、新勢能,成為眾多產業融合創新的大平臺。
陳清泰指出,智能汽車的發展需要加強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創新和研發。“從汽車產業發展的歷史來看,每一次汽車技術的進步和產品的重要突破,都是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密切配合的結果。”他表示,此前,中國汽車產業對零部件的關注度和投入度不足,使我國汽車行業飽嘗了核心零部件空心化的苦果,中國汽車的產銷量已經穩居全球之首,但在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方面,仍存在諸多弱點和痛點。
在陳清泰看來,從汽車的電動化、網聯化、智能化到最終的無人駕駛,都很大程度上改變、也擴展了零部件鏈條,使汽車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疇發生了變化。從新能源汽車的電池、電機、電控到自動駕駛所涉及的芯片、傳感器、控制器、執行器等硬件,到高精地圖、網聯通信、云控平臺、AI算法等軟件,都已成為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陳清泰認為,目前,智能化零部件的技術壁壘尚未形成,技術路線還有多種選擇,存在巨大的創新空間,給新的進入者提供了眾多的機會,也為中國零部件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。他說,“新型產業鏈涉及的信息化、網聯化、人工智能等領域都是近年來我國發展狀況較好的領域,相關產業和企業應該抓住這次機遇,打牢我國新型零部件的基礎,用高質量智能化零部件和軟件,支撐智能化汽車產業的發展。”
“跨界融合、協同創新是成敗的關鍵。”陳清泰表示,汽車的“屬性”和“定義”已經改變,智能汽車的產業鏈已遠遠超出傳統燃油車產業鏈所覆蓋的范圍,汽車已經由一個典型的機械產品,擴展為電器電子產品;由一個移動機械,擴展為“超級移動智能終端”和由軟件定義的互聯網產品、電子信息高科技產品。信息化、網聯化、智能化、大數據、系統軟件等高新技術已經成為競爭的焦點。
我國在通信技術、5G、互聯網、北斗衛星定位、網絡規模、大數據等領域具有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,還有實力強大的電力電網公司、電子信息公司、互聯網公司、通信運營公司,在數字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領域,有為數眾多的高科技中小企業,但汽車行業和企業對此卻相對陌生,跨界協同創新潛力巨大。陳清泰表示,“汽車企業應該把合作的手伸出去,互聯網、IT、AI企業要把手插進來。雙方攜手重構汽車產業鏈,共同構建智能汽車的產業生態。”
來源:中國改革報